人物介绍 马展云 祖籍陕西省周至县,现居深圳。200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,2009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艺术设计系,2019年至今任职于深圳市石岩公学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,北京市写作学会学术委员会创作员。2010年书法作品在“第六届"金鼎奖’全国书法美术大赛”中荣获金奖,2011年论文《怎样上活书法课》发表于《青少年书法》,2012年书法作品在深圳市教师书法大赛中获二等奖。
(资料图)
艺海泛舟。
天道酬勤。
晨风薄雾初登临,绿野春郊三两人。清幽一径满扶桑,暗香半林遍赤槿。云烟日散朦胧色,白露朝寒浥轻尘。鹏城山色尽此处,佳木繁荫秀于群。
和为贵。
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。
舍得。
从记事起,马展云就对书法很感兴趣,他觉得这应该得益于有文化的爷爷。爷爷是周边十几个村的“名人”,无论红白喜事、邻里纠纷还是村镇文化类活动,爷爷都会被请去参加。为什么爷爷如此受尊敬,其中原因马展云上了师范才真正明白。爷爷曾经是县重点中学的教师,文化水平是当时周围村镇出了名的,一手好字羡煞旁人,所以乐于助人、善于处理邻里事务的他就成了有名望的“先生”,总有人来家里请爷爷写对联、请柬、信笺,特别是腊月,写春联是他重要的任务。马展云从记事起就看爷爷写对联,很小就拿着爷爷的毛笔练字,可以说是爷爷熏陶了马展云的书法梦。
“开始,我对画画的热情和兴趣要多于书法的。”小学五年级时,马展云在全县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,这在当时落后的农村还是很难得的,对他的鼓励很大。六年级时一幅《山涧师生情》在县报发表,更是让马展云坚定了当一名画家的目标。初中毕业,他考入河南省汝州师范学校美术班,开始真正接触专业的书画老师。师范毕业,马展云考入西安美术学院,在大学阶段,有老师的指点和系统化的学习,他的书画专业水平提高很快。“那时我虽然学的是油画,但坚持和多位老师学习书法,每日临帖。”马展云学二王的帖,痴迷兰亭序,每两日都要通临。后来在赵体上投入地练习过一段时间,《胆巴碑》《玄妙观重修三门记》《洛神赋》都临习很长时间。大学毕业后做书法教师多年,由于教学的原因喜欢上《九成宫》,“多年的临习,对欧体越来越感兴趣,二十多年来都是在欧体上下功夫,也拜访了当代写欧名家田英章先生和卢中南先生,在两位先生身上也学到不少东西。”马展云坦言,在书法方面一直秉承严谨、挺拔、温润和雅致的创作主旨,这也是他孜孜不倦畅游于笔墨世界的一大享受。
于马展云而言,书法的魅力就是可以进入另一方天地——一个可以抒发自己的认知、可以追求美好的地方。如今身为一名书法教师的他,每日在笔墨中与孩子们相伴成长,闻墨香之味,授传统文化,喜乐于心。“安静临帖、读帖,书法是我生活中重要部分。”学书二十余年,在书法中马展云获得了自信和内心的宁静。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,有一方可以沉浸其中且悠然生活的地方,终日与书香相伴的马展云觉得很幸福。
宝安日报记者李秋妮(受访者供图)
■记者手记
书法寻源 修身利人
马展云追求从容与淡然,向往古人恬静的生活状态——眼见青山绿水,每日吟诗作画,偶有三五好友相聚,煮茶弄文,笑谈人文……明知在现代生活中这只是一种神往,并不能成为现实,但马展云努力在书画中寻找那份意境。
他喜欢书法寻源,通过研究《西周格伯簋》上面的铭文,得知西周时期的土地交换情况;通过《虢叔大林钟铭》,得知这些钟是君主用来祭享祖先的……探古寻源,深研传统,马展云觉得这是修身利人、很有意义的事情。
马展云在书法上有独到的见解,长年坚持早上5点起床临帖。书法以欧阳询为圆心,兼习各体,包容大气。在教学上一丝不苟,设计的教案都是一件件艺术品。
关于美好,马展云鼓励艺术爱好者除了用眼睛去看、用心去感受,还要用画笔去呈现,做一个心灵手巧的人。他带着孩子们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个性突出的各种物体——人物、动物等,教他们不仅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美好生活,还要善于用画笔呈现出来。宝安日报记者 李秋妮
关键词: